博客
关于我
Dubbo 延迟与粘滞连接
阅读量:717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3-21

本文共 1075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
Dubbo 延迟和粘滞连接:配置与应用场景分析

在Dubbo微服务架构中,合理配置延迟和粘滞连接能够显著提升服务消费端的性能和稳定性。本节将详细介绍这两种连接方式的概念、配置方法以及适用的场景。

延迟连接:缩短初始加载时间

延迟连接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懒加载的方式,延迟建立与服务提供端的物理连接。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连接建立带来的开销,提升服务初始化速度。

XML配置示例

注解配置方式

@Reference(lazy = true)

默认情况下,Dubbo消费端会为每个服务提供端创建独立的连接。通过开启lazy="true",可以使得服务的代理对象在第一次使用时才建立真正的连接,从而减少初始连接的开销。

粘滞连接:形成长期连接,降低延迟

粘滞连接的目标是让客户端始终与同一服务提供端建立连接,除非服务提供端失效,这样可以减少网络开销,提升调用性能。

XML配置示例

方法级别配置方式

@dubbo:reference(id = "xxxService", interface = BookFacade.class)    

上述配置方式可以为特定方法配置粘滞连接,实现长时间连接会话。

常见使用场景

  • 高并发场景:在服务消费端需要频繁调用多个服务的情况下,延迟连接能够帮助优化性能。
  • 分布式缓存场景:在第一次请求缓存数据时,保留连接以便后续查询数据时直接使用缓存,提升性能。
  • 状态维持场景:如用户登录后保持活性状态的场景,可以通过粘滞连接维持与服务端的长连接。
  • 示例演示

    以下是一个通过Maven项目模拟的服务消费端配置示例:

    项目结构

    src/main/resources/app.properties
    dubbo.registry.address=zookeeper://127.0.0.1:2181

    延迟连接配置

    粘滞连接配置

    实现原理解析

    延迟连接

  • DubboProtocol#protocolBindingRefer

    • 通过懒加载策略,延迟创建实体连接。
    • 使用LazyConnectExchangeClient优化连接创建过程。
  • AbstractClusterInvoker#select

    • 为每个方法选择最佳的服务实例。
    • 在支持粘滞连接的情况下,优先返回最近使用的服务实例。
  • 总结

    延迟连接通过懒加载减少连接开销,而粘滞连接则通过长期维持连接降低调用的延迟。两种方式各有优劣,应根据实际场景灵活选择配置。理解这些机制有助于优化Dubbo应用的性能表现。

    转载地址:http://qmdrz.baihongyu.com/

   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    mysql锁机制,主从复制
    查看>>
    Mysql锁机制,行锁表锁
    查看>>
    MySQL锁表问题排查
    查看>>
    Mysql锁(1):锁概述和全局锁的介绍
    查看>>
    Mysql锁(2):表级锁
    查看>>
    MySQL锁,锁的到底是什么?
    查看>>
    MySQL错误-this is incompatible with sql_mode=only_full_group_by完美解决方案
    查看>>
    Mysql错误2003 -Can't connect toMySQL server on 'localhost'(10061)解决办法
    查看>>
    MySQL错误提示mysql Statement violates GTID consistency
    查看>>
    mysql错误:This function has none of DETERMINISTIC, NO SQL, or READS SQL DATA in its de
    查看>>
    mysql长事务
    查看>>
    mysql问题记录
    查看>>
    mysql间隙锁
    查看>>
    MySQL集群解决方案(1):MySQL数据库的集群方案
    查看>>
    MySQL集群解决方案(2):主从复制架构
    查看>>
    MySQL集群解决方案(3):MyCat中间件
    查看>>
    MySQL集群解决方案(4):负载均衡
    查看>>
    MySQL集群解决方案(5):PXC集群
    查看>>
    MySQL面试宝典
    查看>>
    WAP短信:融合传统短信和互联网的新型通信方式
    查看>>